当巴黎圣日耳曼 1-1 战平洛里昂的终场哨声响起,中场核心维蒂尼亚的脸上写满无奈。这位上赛季随队斩获欧冠与欧国联冠军、荣膺金球奖第三名的葡萄牙中场,在赛后接受 Canal + 采访时直言不讳:“今晚我们的进攻不够流畅,这让比赛变得很艰难。” 这场平局不仅让巴黎近 4 轮遭遇 3 平,更让他们在迎战 14 连胜的拜仁前,暴露了进攻端的致命短板。在法甲领跑优势仅余 2 分的敏感时刻,维蒂尼亚点破的 “流畅性缺失”,或许正是巴黎冲击多线冠军的最大阻碍。
平局背后:进攻卡壳,30 分钟僵局难破
“我们在寻找进攻解决方案时遇到了困难。” 维蒂尼亚的话,精准概括了巴黎本场的进攻困境。面对洛里昂的密集防守,巴黎上半场虽控球率高达 62%,却仅完成 3 次射门,且无一球威胁到对手球门。作为球队攻防转换核心的维蒂尼亚,多次尝试用标志性的贴地传球撕开防线,但要么被对手拦截,要么因队友跑位脱节而无功而返。
直到下半场第 49 分钟,门德斯才凭借补射打破僵局,但这样的进球更像是偶然的幸运 —— 此前登贝莱的远射被门将化解,杜埃的传中也未能形成有效威胁。更致命的是,在领先仅 2 分钟后,巴黎便因防守松懈被对手远射扳平,而此后即便替补球员全力提速,也未能再次改写比分。维蒂尼亚坦言:“替补上场的球员试图提高传球速度、创造新空间,但我们未能再次破门。” 这种 “久攻不下 + 领先不稳” 的表现,与拜仁 14 场连胜中展现的高效进攻形成鲜明反差。
症结所在:伤病潮击垮中轴线,核心缺阵难串联
进攻流畅性的缺失,根源在于巴黎肆虐的伤病潮。本场比赛,刚复出不久的攻击手杜埃在第 63 分钟再度伤退,让本就残缺的进攻线雪上加霜。赛季至今,巴黎的核心阵容频繁遭遇伤病侵袭,从进攻端的关键球员到中场的串联枢纽,多名主力长期缺阵,迫使恩里克不得不启用 17 岁的姆巴耶、19 岁的马尤卢等年轻球员应急。
作为球队中场的 “大脑”,维蒂尼亚本应是串联攻防的关键,但缺少了熟悉的搭档配合,他的传球威力大打折扣。数据显示,本场比赛维蒂尼亚的关键传球次数仅为 2 次,远低于上赛季场均 4.1 次的水平。正如他在采访中暗示的,缺少稳定的进攻搭档,让球队难以形成连贯的配合体系 —— 当传球速度提不起来,跑位空间被压缩,曾经行云流水的进攻自然沦为 “零散的尝试”。
战术困境:提速难救场,细节失误埋隐患
“提高一些传球速度,创造新的空间,更沉稳地控球并加快传导。” 这是巴黎替补球员登场后的调整思路,也是维蒂尼亚认为的破局关键。但从比赛过程看,这种 “提速” 更像是被动的挣扎:替补登场的巴尔科拉虽多次尝试边路突破,却因传球选择草率浪费机会;马尤卢在禁区内的倒地也未能换来有利判罚,反而暴露了球队进攻缺乏层次感的问题。

进攻端的混乱还蔓延到了防守端。在被洛里昂扳平的进球中,巴黎中场球员既未能及时回防补位,也未能干扰对手的射门动作,这种 “攻防两端脱节” 的表现,正是球队近期状态低迷的缩影。维蒂尼亚提到的 “稍一松懈间便被得分”,不仅是防守专注度的问题,更是进攻不畅导致整体节奏失衡的连锁反应 —— 当球员急于进攻追分,防守端的漏洞便会随之扩大。
终极挑战:决战拜仁在即,进攻哑火恐遭重创
对巴黎而言,进攻端的困境来得恰逢其时 ——11 月初,他们就将在欧冠赛场迎战 14 连胜的拜仁。如今的拜仁,正以场均 3.2 球的进攻火力冠绝欧洲,基米希与凯恩的中前场组合默契十足,攻防转换效率堪称顶级。而巴黎不仅要面对进攻端的流畅性缺失,还要解决防守端的不稳定问题,这样的状态差距令人担忧。
维蒂尼亚或许是巴黎为数不多的底气所在。这位曾在欧冠决赛中贡献关键助攻的中场,拥有在硬仗中爆发的能力,其出色的带球规避与远射技术,仍是巴黎打破僵局的重要武器。但仅凭一人之力,难以弥补整体阵容的残缺与配合的生疏。若恩里克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进攻串联问题,巴黎面对拜仁的高位逼抢,很可能重蹈 “进攻卡壳、防守崩盘” 的覆辙。
困境亦是契机,调整方能破局
维蒂尼亚点破的 “进攻不流畅”,对巴黎而言既是危机,也是自我革新的契机。在法甲争冠陷入混战、欧冠硬仗在即的双重压力下,恩里克亟需找到破解之道 —— 无论是加速伤员康复,还是优化战术细节,抑或是激活年轻球员的潜力,都迫在眉睫。
对维蒂尼亚来说,这场平局或许是重新证明自己的起点。作为球队的中场核心,他需要用更具穿透力的传球、更果断的调度,带动球队走出进攻泥潭。正如他在采访中传递的信号,巴黎并非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,只是需要找回配合的流畅性与必胜的专注度。若能及时调整,这支曾登顶欧冠的豪门,仍有机会在接下来的魔鬼赛程中逆风翻盘;但若是任由进攻困境延续,等待他们的或许将是多线崩盘的结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