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拜仁在德甲赛场 3-0 完胜门兴,将赛季开局战绩刷新为 13 战全胜时,《转会市场》的历史榜单被重新改写:2025/26 赛季的拜仁与 1992/93 赛季的 AC 米兰并肩站在五大联赛前 13 场最佳开局的顶端。前者以 + 38 净胜球的火力展现现代足球的统治力,后者则用 + 32 净胜球的稳健镌刻着 90 年代的传奇。这份跨越三十余年的纪录对话,不仅是胜利的叠加,更是不同时代足球智慧的碰撞,为足坛留下了关于极致开局的经典注脚。
拜仁式碾压:38 球净胜背后的破局密码
拜仁的 13 连胜绝非简单的实力碾压,而是战术弹性与阵容深度的完美体现。面对门兴少打一人后的密集防守,主帅孔帕尼在下半场大胆启用 “单后卫阵型”,仅留金玟哉一名专职后卫,将边后卫莱默、格雷罗内收至肋部强化进攻,这种打破常规的调整直接激活了进攻火力,最终由基米希与 17 岁新星卡尔完成破门。这种临场应变能力,成为拜仁攻克难题的关键。
进攻端的 “多点开花” 更让对手防不胜防。尽管凯恩在对阵门兴时终结了连续进球纪录,但基米希贡献赛季首球,替补登场的格雷罗扩大比分,17 岁的卡尔则延续 “世界波专业户” 特质,其代表一线队的 4 个进球全部来自禁区外左脚远射。截至 13 轮,拜仁在德甲与欧冠已轰入 50 球,其中 11 名球员有进球入账,这种分散的进攻火力,比依赖单一核心的球队更难被限制。而 + 38 的净胜球数据,较 92 年米兰多出 6 球,彰显了现代足球 “极致进攻” 的潮流。
米兰的遗产:三十年前的 13 连胜传奇
1992/93 赛季的 AC 米兰能与如今的拜仁并肩,靠的是 “铁血防守 + 高效反击” 的时代标签。那支由卡佩罗执教的球队,拥有巴雷西、马尔蒂尼构筑的 “钢铁防线”,前 13 场比赛仅丢 7 球,防守端的稳固程度堪称历史级。进攻端则依赖范巴斯滕与古利特的 “荷兰三剑客” 组合,虽场均进球数不及如今的拜仁,却总能用精准反击一剑封喉,3-0 击败罗马、4-1 大胜佛罗伦萨的比赛,都是这种战术的经典演绎。

更值得称道的是米兰在多线作战中的稳定性。彼时意甲正值 “小世界杯” 巅峰,尤文图斯、国际米兰等劲旅云集,米兰能在联赛与欧冠中双线保持全胜,展现了极强的抗压能力。与拜仁依托阵容轮换不同,米兰受限于时代条件,更多依赖主力阵容的稳定发挥,巴雷西、马尔蒂尼等核心几乎全勤,这种 “以不变应万变” 的坚韧,成为其创造纪录的核心支撑。
纪录对比:跨时代的足球进化图景
两份并列的纪录,折射出三十余年足坛的巨大变迁。战术层面,拜仁的 “单后卫阵型”“边后卫内收” 等创新打法,是现代足球追求极致控球与进攻空间的产物;而米兰的 “四后卫铁桶阵 + 边路突击”,则代表了那个年代强调防守稳固性的战术逻辑。训练与医疗条件的进步更让差异显现:拜仁能通过科学轮换让 17 岁的卡尔获得近 300 分钟出场时间,而米兰当年的核心球员往往要承担更密集的赛程负荷。
阵容构建思路也发生了根本转变。拜仁的进攻线融合了凯恩这样的顶级引援与卡尔这样的青训新星,替补席上的格纳布里、格雷罗能随时改变比赛走向,这种 “内外结合” 的阵容深度是其连胜的保障;米兰则更多依赖核心球员的长期磨合,“荷兰三剑客” 与本土防线的默契配合,是当时豪门球队的典型建队模式。从净胜球数据看,现代球队的进攻火力显著提升,拜仁与巴黎 2018/19 赛季的 + 39 净胜球,均远超米兰当年的表现,印证了足球比赛节奏的加速。
连胜之后的挑战与传承
对拜仁而言,追平纪录只是起点,如何延续状态将是更大考验。参考勒沃库森上赛季 12 连胜后后劲不足的教训,密集赛程中的伤病预防与心态调整至关重要。孔帕尼在赛后强调 “保持冷静”,正是对这种挑战的清醒认知。而米兰的传奇则提醒世人,短期的连胜需要爆发力,长期的成功更需底蕴沉淀。
这份横跨三十余年的纪录榜单,早已超越了胜负本身。它既见证了拜仁用现代足球理念书写的新篇章,也让米兰的经典传奇被重新铭记。在足球不断追求更快、更强的进化中,每一次连胜都是对极致的探索,每一项纪录都是对过往的致敬。拜仁能否超越传奇?未来的比赛,将给出最精彩的答案。